有人手足無措,有人拍手稱快。而作為征戰互聯網行業十幾年的老兵,我忽然意識到這可能是一場**的時代,它聲勢浩大,力量兇猛,且呈指數級的爆發式增長……
移動互聯網,它是未來統治這個**的力量。
于是,我試著去認識它、研究它、了解它,其間我走訪了小米、樂視、華為等超過100家移動互聯網**公司,拜訪馬云、張朝陽、雷軍、周鴻祎等互聯網**大佬,參加了近500多場移動互聯網沙龍,但我發現一切都是徒勞,因為移動互聯網的**太過浩瀚和偉大。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不變就是變!在瞬息萬變的移動互聯網時代,不冒險就是**的風險。于是我們看到幾乎所有的傳統企業老板得了互聯網焦慮癥,生怕猝不及防,明天自己的業務和生意就被看不見的對手顛覆了。
(二)
那么既然移動互聯網這么變化莫測?如何應對?
今天我們談談,移動互聯網時代哪些東西是不變的!
任何新產品、新營銷、新行業、新格局,外表如何絢麗無常,驅動他們的軸心卻是不變!只要抓住移動互聯網這一核心抓手,便掌握了通過移動互聯網**的密碼!
這個密碼是什么?就是學習力!
過去一年,一些變化正在發生,房地產紅利正在消逝、股票市場琢磨不定、創業公司生死一線。似乎已經沒有穩定的投資標的。這樣的觀點盛行一時,而這卻是大錯特錯。
投資脖子以上的東西,頭腦,才是永遠**的投資。房子可以貶值、車子行將折舊、股票可以跌停。但是投資大腦、投資智慧,卻永不過時。
移動互聯網時代講究七字訣:專注、****、口碑、快。
七個字,相鋪相成,自成邏輯。只有****專注,才能產生****的用戶體驗。只有****用戶滿意的服務體驗,才會產生口碑,只有****的**口碑,企業才能實現指數級快速增長。
而快幾乎是七字訣中的核心要義。天下商業,唯快不破。對手一步發布顛覆性的產品,對手一步登錄納斯達克,差距不是一、兩億美金的得失,而是成功和死亡的分水嶺。
移動互聯網時代打造爆品講究快速迭代,而**的爆品,**的快速迭代是企業發展需要的智慧、人才貯備、人力資源、應對移動互聯網風浪的敏捷心智。
(三)
上一周,受蘇寧和海爾邀請,前往南京。閑暇功夫,前往南京大蓉和酒店和好兄弟“部長”敘舊。“部長”是域名圈的達人,還有一個身份標簽“前360員工”。眾所周知,360員工受其老板周鴻祎影響,個個驍勇善戰,勇不可擋,執行力超強。
部長跟隨***號召,進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洪流,公司項目涉及移動互聯、互動娛樂、資訊門戶、生態農業。儼然一個集團模樣。一年前,參觀他的公司,為他取得的成就感到欣慰,表達祝賀的同時,當時和他說了一句我的希望:有機會,做一件專注的事情,做到****,一針捅破天。”
一年后,和“部長”久別重逢。“部長”帶來了一位他的合伙人Miller。Miller年紀比“部長”稍大些,接人待物,為人處事,更顯沉穩。我和他們分享*近在北京的一些見聞,Miller總是在認真的傾聽,眼神中充滿篤定,對自己的業務似乎又若有所思。
當晚我們對于商業的理解、對于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碰撞了不少火花。
部長告訴我,他要做一個網站,叫“中介網”。跟我說話的態度特別堅決和肯定。
讓我想起一年前,采訪淘**CEO陳丹丹,他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我跟我的朋友和投資人說我要做淘**,像有一道光擊中了我,好像我就是被上天選中,這輩子要做這一件事”。
雖然沒有問,我想部長應該有這種感覺。我總結為一種“使命感”。仿佛要用盡一生的力氣和才華去完成這一件事。
現在“中介網”的創始團隊,構成了三駕馬車結構。部長善運營和執行,政委長于管理和分析,Miller擁有非凡的商業經歷和閱歷。
當晚,像極了當年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場景,可惜政委有事沒來。不然,北辰親自見證“中介網”揚帆起航也是幸事一件。
Miller 問我,有什么書可以推薦。我推薦了我的一本新作《讀懂移動互聯網時代》。關于過去兩年我對移動互聯網的觀察和理解。
過了幾日,我已經回京,收到Miller發來的截圖。這是我萬萬沒想到的,很震撼。
Miller買了50本作品分發和中介網的小伙伴們,中介網的小伙伴周一上班統一開始學習。未來他們或將設定每周一日的閱讀日,學習**的技術、方法、思想。以應對日益復雜的移動互聯網商業環境。
北辰在北京互聯網圈混跡多年,接觸了**互聯網公司的許多業務部門,但是南京的“中介網”依然讓我感受到震撼。超強的學習能力,快速執行,快速反應能力。
我在朋友圈隨即寫了一句話:一個互聯網團隊能否成功?核心就是團隊的學習力!
所有的資產都會貶值,但是智慧不會,學習不會。
擁有快速的學習力,就掌握了快速迭代思維,快速迭代產品,快速迭代公司,快速迭代人生的密碼!
你的團隊是移動互聯網團隊嗎?你的團隊是否擁有快速迭代的密碼?
什么是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的新營銷?
移動互聯網環境,人們的上網習慣,消費習慣等等生活方式都發生了太多的變化,今年雙11天貓總成交額912.17億元,其中移動端成交占比68.67%,由此可見一斑。這時,我們需要思考一個問題:在新環境下,如何做營銷?
移動互聯網環境,人們的上網習慣,消費習慣,娛樂習慣等等生活方式都發生了太多的變化,今年雙11天貓總成交額912.17億元,其中移動端成交占比68.67%,由此可見一斑。
一直在追的綜藝節目和電視劇,可是家里的電視遙控器在哪里還記得嗎?
一直在看書看小說看新聞,可是有多久沒有蘸著口水翻頁的不雅動作了?
一直在聊天上網打游戲,可是你電腦上的軟件多久沒有更新過了?
大眾的目光、時間、消費都轉移到了移動端,比如手機,于是商家們開發了大量的手機app,來吸引大眾的注意力,導致了我們的手機里生活中充滿著大量的信息,新聞、廣告、娛樂、社交、游戲等。
這時,我們需要思考一個問題:在新環境下,如何做營銷?
我們稱之為:新營銷。
營銷三步走
1、我們營銷給誰?----用戶思維
找準我們的目標用戶,是營銷的關鍵步驟之一,用戶群體的選擇,直接影響到消費能力,客單價,市場規模等等。選擇好用戶群體之后,需要深入挖掘和了解用戶需求,同時利用與用戶的深入溝通或者通過技術手段捕捉用戶的習慣特征,從而有利于制定營銷策略。
用戶與用戶之間又存在區別,有的用戶有號召力,我們稱之為KOL,有的用戶某方面需求特別強烈,我們稱之為精準用戶,有的用戶互動意愿比較強烈,我們稱之為天使用戶…
提到用戶,不得不提小米,在**代小米手機面世之前,通過miui系統的開發、內測已經“圈住”了不少程序員(技術發燒友)的心,通過與這群“天使用戶”不斷的互動,不僅對用戶需求的把握愈發準確,同時又不斷的帶動他們身邊的人關注和參與這個產品。
2、我們營銷什么?----產品思維
了解完用戶需求,要設計滿足其需求的產品,無論是滿足愛美需求的美圖秀秀這類“虛擬產品”,還是讓吃貨吃的更加舒適的三只松鼠這類“實體產品”,都是在打造一款能夠對用戶產生價值,滿足其需求的產品。
對于“虛擬產品”,如何能通過精準的服務,極簡的流程,完善的體驗抓住用戶,是許多產品經理們一直在努力追求的,而對于“實體產品”,如何通過優良的品質,****的服務,合理的價格來吸引用戶消費也是商家們一直想要達到的目標。除此之外,在產品設計中,如何融入運營推廣以及傳播的元素,可能是通過某種互動機制,某種特色包裝來引導用戶去傳播分享,帶動話題,這個同樣也是產品思維里非常重要的一環。
3、通過什么營銷?----渠道思維
在移動互聯網環境下談營銷渠道,大家**時間就會想到“新媒體”,而主要代表就是微信,現在微信公眾號已經成為了各企事業單位甚至大小商家、個人用于營銷推廣的標配。
隨著微信崛起,很多商家及個人通過微信賺取不小的利益,從而成為人盡皆知的案例,于是“新媒體營銷”這個詞也漸漸被大家所認可。于是目前大多數人關注的點,都在微信公眾號的運營上,關注如何做好微信公眾號,增粉、推廣、活動等等。
大家應該知道,在移動互聯網環境下,新營銷的渠道一定不只有微信,微博。并且,做好微信公眾號和利用微信來做好營銷又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
移動互聯網時代,我們用什么來做營銷?
PC渠道
盡管移動互聯網興起之后,PC端的使用頻次、關注度大打折扣,但是并不代表我們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就應該放棄PC端渠道的價值。在PC上還是有很多有價值的營銷渠道可以為我們所用。如搜索引擎優化,除了投放百度等搜索廣告之外,我們將自己的官網進行優化,大量的和投放內容在互聯網上都是可以帶來搜索流量;如郵件營銷(EDM),無論是辦公郵箱還是QQ郵箱,都能有概率精準的觸及到我們的目標人群,并且成本非常低,在一次現場培訓的調查中就有朋友反饋,EDM是他們公司目前除百度競價之外**的流量來源。
此外還有大量的論壇、媒體、軟件等,根據我們的用戶分類,使用習慣,找到適合我們的且在用戶所在的渠道上做營銷。
社交類app
社交類app首當其沖就是微信和微博,微信的價值就不再贅述了,那是不是一定要通過微信公眾號的運營來進行營銷呢?不然。一個微信公眾號的運營,內容、活動、推廣、互動等缺一不可,當我們要選擇一個營銷渠道或者工具的時候要分析它的核心價值與我們自己的需求是否匹配。一個在上海做海鮮O2O的伙伴,沒有建公眾號,他們通過一個個人微信,10多個微信群,每天產生上百筆訂單,**個月就產生盈利。微信個人號擁有非常強的互動溝通特點,可以深度與用戶交流互動,增強用戶粘性,提高用戶服務體驗。而微信群就是微信個人號的放大版,通過微信群將用戶區分管理,按小區地理位置或者會員級別進行區分,再針對性的進行服務。
除了微博和微信之外,陌生人社交陌陌,職場人社交脈脈等社交app都可以成為我們營銷的渠道,原則就是分析其主要特征對與我們的需求是否匹配,在時間精力允許的情況下加以利用。
社區類
社區類渠道的主要代表,如知乎、豆瓣、百度貼吧等人群比較聚集的平臺,幾乎每一個渠道都會有一個非常鮮明的特征,如人群細分,功能性定位,內容偏好等。
知乎,口號是“認真的問答社區”,這里除了有高質量的問答互動,可以獲取豐富的知識和資訊之外,由于知乎對“軟性植入”的容忍度非常高,幾乎可以光明正大的留下公眾號ID或者QQ微信ID,也可以堂而皇之的做廣告。在知乎上隨處可見“xxx達人,微信xxxx”,然后貼出一大篇的答案,知乎的態度是,只要你提供的答案夠認真,我就允許你認真的推廣自己,只要不太過分。同時,知乎的問答記錄,在百度等搜索引擎的收錄能力也非常高,如果能適當的增加關鍵詞的植入,可以在搜索引擎獲得不錯的流量,本人親測。
缺點是,需要持續的在知乎上活躍,能敏銳的抓到熱點問題,同時通過自己的知識和風格化的文字表達,來達到被大家認可和關注的目的。
百度貼吧,優點是流量大,人群細分,用戶人群普遍偏年輕化,是網絡文化的發祥地,除了可以通過植入信息進行品牌宣傳和引流之外,引導話題和輿論也是貼吧、論壇類渠道的重要價值,很多草根紅人、網絡事件都在論壇里被大家討論并傳開出去,偶爾也不乏有大量的廣告神貼通過有吸引力的話題,持續的互動,灌水,擁有****曝光。
缺點是運營成分比較重,并且需要熟知各個貼吧論壇的游戲規則,在規則允許范圍內進行營銷活動,合理的利用文字圖片引導話題,帶動KOL參與話題,增加話題的曝光度。
資訊類
資訊類渠道的代表是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界面以及各類新聞門戶平臺(搜狐、網易等),這類資訊平臺幾乎都是可以申請入駐或者利用RSS接入內容。通過這類資訊類渠道,可以通過內容的發布,來進行營銷,并且大部分的平臺都允許有自己宣傳的內容存在于文章中。
優點是如今日頭條、一點資訊這類平臺通過技術手段,會捕捉用戶的使用習慣,針對性的推薦內容給到用戶,那么我們在入駐這類平臺的時候只需要注意根據用戶人群以及平臺對內容的分類進行申請就好了。同時,這類平臺是弱運營平臺,即不需要太多的運營介入,好的內容出來再進行發布或者RSS自動抓取即可。
缺點是資訊平臺的用戶互動比較弱,信息曝光雖然強但是引流效果一般,好比看新聞的時候很難去關注這個新聞是誰寫的一樣。另外就是,今日頭條、一點資訊這類平臺由于app為主打,在百度等搜索引擎的收錄能力著實不高。
人群細分類渠道
按人群細分的渠道也有很多,比如****辣媽交流平臺辣媽幫、醫療相關平臺春雨醫生、健身相關的keep,唱歌類平臺唱吧等等。根據不同的人群屬性,愛好等進行細分,我們也可以根據自己用戶的屬性,找到對應的細分渠道來進行營銷推廣。
同時,有的平臺是輸出內容,比如唱吧,如果唱歌唱得好,就不停的錄歌,發布,與“粉絲”進行互動,參加系統內的各種活動比賽等,獲得曝光跟推薦。自己不唱,就可以找唱得好的人,跟找兼職發傳單差不多的道理。有的平臺是要分享經驗,比如辣媽幫,可以將自己的育兒知識,生活經歷與廣大的同類人群進行分享。
內容細分類渠道
內容無非分為4類:文字、圖片、音頻和視頻。分別對應的平臺比如:簡書/掌閱、花瓣/堆糖、蜻蜓/荔枝、優酷/秒拍。
對于不同的企業來說,擅長的內容能力不一樣,所以要根據自己的優勢來內容,同時可以根據不同的內容細分渠道進行營銷推廣,比如一個故事出來,可以錄成音頻發布到音頻類渠道上,或者直接翻錄一些現成的故事或者段子,暴走漫畫除了做圖片內容之外,也會利用暴漫的形象,將精選的一些段子,結合時事熱點錄成視頻發布在優酷等一些視頻網站上。